学科建设

湖北省重点学科

发布日期:2010-06-02   浏览:

 

 

1.“地球物理学”一级学科——2006年湖北省批准的重点学科

       2.“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2006年湖北省批准的重点学科


地球物理学科回顾与展望

        一、发展历史
地球物理学学科隶属于bat365官网登录入口,是长江大学具有较大影响的学科之一。地球物理学是在原应用地球物理学基础上,经过多年的教学成果逐步积累与科研上不断创新进取过程中形成的以理学为主的一级学科。 2006年地球物理学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该学科下设 2个二级学科,固体地球物理学和空间地球物理学。含有固体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物理学 2个硕士学位点,应用地球物理和地球物理学2个学士学位点。该学科已与地质工程下属的二级学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形成了bat365官网登录入口的理工交融的学科群,到 2006年该学科群共培养了 4000多名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目前该学科正在申报二级学科固体地球物理学的博士点,在末来 5年内力争建设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二、队伍状况
地球物理学 拥有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的优秀专业教师队伍。目前,有专任教师 40人,其中教授 14人,副教授 19名,其中特聘教授 2人,博士生导师 4人,硕士生导师 19名;教 师中博士 26人,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 86.5%。
三、学科平台
学院在注重人才培养和科研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实验室建设。现拥有 油气资源与勘探技1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物理测井 2个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点实验室, 1 个 ATLAS中国地学培训中心。地球物理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现有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 135台套,总资产价值达 5000万元。其中 HP-SPP1600并行计算机,运算速度达到 38.5亿次/秒, V8-2000大地电磁测深系统、核磁共振岩心分析仪、 SUN工作站、 Ultra-60工作站等仪器具有国内领先水平。
四、主要研究成果
“八五”以来地球物理学共承担科研项目 278项,其中国家攻关和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项目 85项,横向协作项目 170项。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 2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项,省部级一等奖 3项,省部级二等奖 12项,省部级三等奖 10项。公开出版专著、教材 3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100余篇, 三大检索论文 40余篇。
五、特色研究方向
地球物理学已在地球电磁学、地球物理反演与成像、井中地球物理和地震波动理论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具有国内领先水平,以下六个方面的发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 地球电磁学
地球电磁学在大地电磁感应研究和电磁勘探方法理论与应用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成果在解决深部地质构造问题及我国复杂地区油气资源勘探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好评。
2 .工程电磁勘探方法与应用
工程电磁勘探方法与应用研究中的创新性成果浅层电磁法、地质 B超和相控阵电磁勘探法在数米的深度范围内实现高分辨率电性参数成像,其成果已在重大工程(如三峡坝区和长江堤防工程隐患探测)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浅层结构调查和地质灾害的监测与评价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3 .地球物理反演与成像
地球物理反演与成像问题是地球物理学的核心问题,它已形成了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其研究的弹性波动方程的偏移与成像方法、地震波 CT成像方法、电磁波场偏移与成像、地球物理线性与非线性反演方法中,部分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成果对地震学、地震预报、地球电磁学及整个固体地球物理学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在油田开发的油藏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4 .井中地球物理
井中地球物理在生产测井方法理论与应用研究、复杂条件下测井评价研究和测井理论与信息处理方法研究等方面都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5 .生产测井方法理论与应用
生产测井方法理论与应用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到我国二十多个油田以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复杂条件下测井评价研究成果在我国西部油田作出了重要贡献。
6 .测井理论与信息处理
测井理论与信息处理方法研究成果中的基于图像处理的电阻率成像测井处理方法软件和测井组分分析方法软件打破了外国石油大公司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得到了测井专家和油田同仁的普遍好评。
五、人才培养
地球物理学在坚持科研创新的同时,也一直坚持教学和科研并重的发展战略,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近年来 涌现出了全国先进班集体应物班、全国三好学生吴海峰和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优秀学生奖”获得者李立、曾湘轶等一大批先进班集体和优秀学生。研究生教学质量逐步提高,近三年来年均获省优秀硕士论文 2- 3人次。
地球物理学在科研不断创新、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还要积极促进国内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在今后几年内,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力争再上一个新台阶。我们将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科回顾与展望

一、发展历史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科隶属于bat365官网登录入口,是长江大学办学历史最早、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学科之一。 本学科点 1986年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6年 1月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6年再次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当前 已形成学科综合性较强,覆盖面较宽,工学具有较强实力,理论基础坚实、层次较高的二级学科体系。本学科自成立以来,已培养本科生 4000余人,研究生 300余人,为国家输送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为石油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队伍状况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科 形成了完整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拥有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的优秀专业教师队伍。目前学院有专任教师 37人,其中教授 14人,副教授 21名,其中特聘教授 2人,“长大学者计划”特聘教授 2人,博士生导师 5人,硕士生导师 23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 26人,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 86.5%。
三、学科平台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构建了良好的学科平台。拥有 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个中石油集团公司重点实验室, 1个 ATLAS中国地学培训中心;具有招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工程硕士的资格;实验设备齐全,办学条件良好。现有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 135台套,总资产价值达 3000万元。 V8-2000大地电磁测深系统、核磁共振岩心分析仪、浅层地震仪、 Ultra-60工作站等仪器具有国内领先水平。
四、主要研究成果
本学科“八五”以来共承担科研项目 278项,其中国家攻关和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项目 85项,横向协作项目 170余项。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 2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项,省部级一等奖 3项,省部级二等奖 12项,省部级三等奖 10项。公开出版专著、教材 3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600余篇。
五、特色研究方向
本学科点在下列四个方面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和特色:
1 地球电磁学
地球电磁学在大地电磁感应研究和电磁勘探方法理论与应用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成果在解决深部地质构造问题及我国复杂地区油气资源勘探中做出重大贡献,受到国内外同行好评。
2 .电磁勘探方法与应用研究
电磁勘探方法与应用研究中的创新性成果浅层电磁法、地质 B超和相控阵电磁勘探法在数米的深度范围内实现高分辨率电性参数成像,其成果已在重大工程(如三峡坝区和长江堤防工程隐患探测)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浅层结构调查和地质灾害的监测与评价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地球物理反演与成像
地球物理反演与成像问题是地球物理学的核心问题,它已形成了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其研究的弹性波动方程的偏移与成像方法、地震波 CT成像方法、电磁波场偏移与成像、地球物理线性与非线性反演方法中,部分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成果对地震学、地震预报、地球电磁学及整个固体地球物理学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在油田开发的油藏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4 .井中地球物理
井中地球物理在生产测井方法理论与应用研究、复杂条件下测井评价研究和测井理论与信息处理方法研究等方面都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生产测井方法理论与应用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到我国二十多个油田以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复杂条件下测井评价研究成果在我国西部油田作出了重要贡献。测井理论与信息处理方法研究成果中的基于图像处理的电阻率成像测井处理方法软件和测井组分分析方法软件打破了国外石油大公司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得到了测井专家和油田同仁的普遍好评。
六、人才培养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科在坚持科研创新的同时,也一直坚持教学和科研并重的发展战略,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到 2005年共培养了 4000多名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涌现出了全国先进班集体应物 972班、全国三好学生吴海峰和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优秀学生奖”获得者李立、曾湘轶等一大批先进班集体和优秀学生。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科的建设,将会对我国资源的合理勘探、开发和利用,环境的有效监测、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基础理论的创新,推动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群的技术进步,从而对高层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